商城類電商軟件及服務提供商--HiShop海商,歡迎您!
從單品到復合,遇見小面不再只是小面,遇見小面也是在這一年6月開了第一家30平米的小店,并在3個月后獲得天使投資人顧東生和青驄資本的天使投資。這筆投資讓遇見小面走過了原始積累的危險期,有了大膽試錯的資本。隨著團隊營運高管的完善,遇見小面在2015年有了快速開店的能力。2015年底,遇見小面在7天內開出3家店;萬科店44個座位曾做出33.8次的翻臺,刷新同業(yè)態(tài)翻臺記錄。
回過頭來看創(chuàng)始人宋奇對于遇見小面的定位:以品牌連鎖為基調,不刻意追求極致的正宗。做品牌連鎖,項目必須要在早期要打磨出一套運營系統(tǒng)和有能力的團隊。帶著麥當勞和真功夫的基因,遇見小面在2016年3月迎來九毛九百萬元的Pre-A輪投資,同時得到加持的是后者的經驗和資源。同年11月,品牌又獲得弘毅投資旗下百??毓?500萬元的投資。在小面市場的資本凜冬,遇見小面儲備好了資金,也迎來了一個發(fā)展問題:就這樣以單品業(yè)態(tài)做下去嗎?
2017年年中,這個問題有了答案。遇見小面由快餐式單品小面,變成了“小吃+燒烤+小吃+飲品”的復合式結構,小面種類也由10余款增至40多款,以40元左右客單價定位在白領。宋奇對“外賣”的態(tài)度也由“反對”變成了“重視”。在紅餐網2017年8月采訪中,宋奇談道,餐飲行業(yè)最好的模式應該是最大化的提升時間和空間的價值。具體而言,可以理解為更接近全時段經營、坪效最大化(堂食+外賣/外帶)。他的這個想法在2018年8月落了地。
C24開店的背后:中餐全時段經營探索
2018年8月7日,遇見小面推出的“新物種”C24店正式營業(yè)。C24店24小時營業(yè),覆蓋早餐、午餐、下午茶、晚餐、宵夜時段,提供全球80多種網紅飲品,售賣遇見小面定制產品牛肉醬和老醋豌豆。C24的店面模型基本延續(xù)了宋奇一年前的設想,可以視為對中餐全時段經營的探索。
在做全時段經營嘗試的餐飲品牌還有很多,比如麥當勞、海底撈、巴奴等。不過海底撈已經將24h改為22h,巴奴已經停止24h試運營,只有標準化程度高的麥當勞一直在做。C24的24h營業(yè)無疑對產品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餐飲行業(yè)經歷了肯德基、麥當勞時期比拼生產力的階段和比拼購買中心等的渠道階段,如今正是比拼品牌力和創(chuàng)新力的階段。” 宋奇告訴億歐餐飲。24h產品線的組合、餐飲零售的融合、線上線下的結合是C24店的核心,在遇見小面內部被稱作“三個核”。“實際上我還在研究一系列產品的包裝化,比如接下來會有類似酸辣粉和面的產品,偏向川渝口味,不局限在小面這一個品類上。”
以“面”切入,遇見小面未來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并不局限在現(xiàn)有品牌里,如果未來有了做小火鍋或者其他產品的能力,宋奇也考慮做一個更大的品牌。目前,遇見小面的產品邏輯主要圍繞面和佐面產品,比如辣椒醬、豆干等,在零售化方面,也是剛剛開始嘗試去做。以C24為例,接下來面和酸辣粉將作為姊妹篇成為第一批推向市場的產品。
餐飲食品一體化商業(yè)模式才“固若金湯”
新零售概念席卷大消費行業(yè),餐飲新零售在餐飲人口中卻各有理解。“零售屬于零售業(yè),進行產品售賣,提供局限的服務或者沒有服務。餐飲屬于服務業(yè),是產品和服務的綜合體。從商業(yè)的維度,零售業(yè)高于服務業(yè);從體驗的角度,服務業(yè)高于零售業(yè)。”宋奇談道,“服務業(yè)重資產重管理,想要輕資產發(fā)展就去慢慢涉足零售,在時間和空間上做突破。”初期以互聯(lián)網思維去做零售,做好爆品品牌營銷;中后期依靠餐飲企業(yè)全面的能力,包括供應鏈水平、運營能力、銷售能力等。同時,餐飲企業(yè)還要有要數(shù)字化的意識和能力,善于使用社會化能力比如中央廚房、供應鏈物流等。
更多關于新零售最新資訊,請查看:新零售